

实训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课程标准在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性项目专项训练,使其获得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级
指标
|
二级
指标
|
质量标准
|
1.教学文件
|
1.1课程标准
|
1.有完善的实训课程标准。
|
2.实训课程标准应满足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
1.2实训教材
|
1. 有统一的实训教材(讲义或指导书)及其配套教学资料。
|
2.实训教材的选择:选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配套的近3年统编出版的优秀实训教材。
|
3. 鼓励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训课程标准自编特色实训教材或指导书。
|
1.3授课计划
|
1.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选择开设实训项目。
|
2.按照相关课程进度制定实训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实训项目内容。
|
1.4实训周历
|
1.开课前制定出实训教学周历。
|
1.5实训教案
|
1.开课前编写实训教学教案。
|
2.实训教学教案编写前,教师必须熟悉全部实训内容。
|
3.实训教学教案中教学目的明确,内容详细,重点突出,时间安排恰当,体现实训教学特色。
|
4.对实训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有防范预案和应对措施。
|
2.实训准备
|
2.1教师准备
|
1.熟悉与本实训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管理、经营、建设和发展实际。
|
2.能引导学生深入实际,学习生产技术管理,学会主要工艺流程的一般操作技能。
|
3.熟悉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2.2条件保障
|
1.所需场地条件、设备器材、耗材数量、质量满足实训要求。
|
2.校外实训交通、食宿、安全、卫生条件有保障。
|
3.实训过程
|
3.1实训组织
|
1.实训组织严密,环节紧凑、衔接性好,时间分配合理,效率高。
|
2.分组合理,设备利用率高。
|
3.2内容安排
|
1.实训内容充实,目标任务明确,学生有充分动手练习的机会,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
3.3实训指导
|
1.指导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心检查、耐心指导、严格要求。
|
2.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约束等能力的培养。
|
3.坚守工作岗位,无中途离岗现象。
|
3.4实训训练
|
1.学生思想重视,态度端正。
|
2.按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实训任务。
|
3.操作规范,记录系统认真。
|
4.组织纪律性强,无安全事故。
|
4.实训报告
|
4.1学生撰写
|
1. 学生按要求及时、独立完成实训报告。
|
2.实训报告撰写认真,数据真实、处理正确,对实训结果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实训报告整洁规范。
|
4.2教师批改
|
1.教师及时认真批改实训报告并反馈给学生。
|
2.批改认真,准确无误、有批语、有要求,实训成绩分布合理,真实有效。
|
5.总结考核
|
5.1总结报告
|
1.教师及时查阅学生实训日志、记录,按时收交、评阅学生实训报告,填写《澳门新葡萄新京6663学生实习实训指导记录表》。
|
2.做出专项工作总结,有经验总结、有建议、有意见反馈、有整改措施。
|
5.2成绩考核
|
1.有科学的成绩评定依据和评分办法,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特点。
|
2.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
|
3.成绩分布合理,符合学生真实水平。
|
6.资料归档
|
6.1教学资料
|
1.及时认真填写各种实训教学资料,资料完整、内容详实、工整规范。
|
6.2教学档案
|
1.定期做好各类实训教学资料的归类整理,按时报送,及时归档。
|